2022年清华美院艺术史论系毕业讲演会在线举办

作者:清华考研时间:2022-07-30 09:06:01

2022年6月20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第六届毕业讲演会在线举办。十四位2022届博士、硕士和本科毕业生,结合已获答辩通过的学位论文,在线分享了自己在艺术史论研究、艺术管理实践等方面取得的创新成果。千余名来自北京大学、人民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的师生和来自社会的艺术爱好者在线参与了本次活动。

 

 

毕业讲演会上午场

学术主持:陈岸瑛教授

讲演会上午场由艺术史论系主任陈岸瑛主持。他指出,本硕博同台竞技是艺术史论系毕业讲演会的传统特色,除了向社会推介学术新人,也给不同学习阶段的同学一次相互交流和自我提升的机会。

上午场报告涉及“空间”和“图像”两个关键词。艺术史研究,除了涉及时间,也涉及空间、地域,一些特定的社会文化空间会产生艺术聚集现象,形成整体性的艺术风貌。如两宋时期的开封、杭州,明清时期的苏州、佛山,阿尔卑斯山南北的市民城市与商贸交通,为艺术的生产与传播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空间条件。在此过程中,原本与生活、生产、交通、贸易相关的自然环境会逐渐演变为人文风景,并进入到诗歌、绘画等艺术形式之中,形成广泛流传的图式。

张鹏飞同学将我们带回两宋时期的杭州,就西湖和运河周边的寺庙分布和社会功能进行分析。高登科同学将我们带回明清时期的苏州,就清代苏州版画中的万年桥图像展开视觉文化分析。孟彤同学将我们带回文艺复兴时期汇通南北的阿尔卑斯山区,讲述北方大师老彼得·勃鲁盖尔的“溪山行旅”。曹筱若同学探讨19世纪中叶美国风景画中的热带美洲图像。李秋红同学从平结衣饰和纹饰切入,深入研究横跨欧亚大陆的物质文化交流问题。毛祎莎同学通过对比汉藏罗汉形象,勾勒出明代壁画中汉藏文化交流的视觉轨迹。孙千雅同学结合石窟遗存和文献,复原了北朝晚期邺城佛教思想信仰多元交汇的盛景。

学术报告

张鹏飞 | 杭州吴越两宋寺院物质文化分析

高登科 | 万年利涉——清代苏州版画中的万年桥图像

孟彤 | 复现的阿尔卑斯山景——老勃鲁盖尔的全景风景画

曹筱若 | 丘奇《安第斯之心》中的热带美洲风景

毛祎莎 | 义县奉国寺大雄宝殿明代壁画罗汉图像分析

李秋红 | 南北朝隋代平结图像及其西方来源

孙千雅 | 北响堂山南洞与南响堂山石窟造像分析

学术评议人

李静杰/张敢/王小茉

李静杰教授就与佛教物质文化研究相关的报告内容进行点评。他首先肯定了张鹏飞同学选题的重要性和研究方法的科学性,把每个时段都分成旧有寺院和新建寺院,整理出令人信服的、有文献支撑的数据,既宏阔又细腻,富于学术新意。毛祎莎同学关注汉藏文化艺术交流,她通过深度阐释,得出义县奉国寺大雄宝殿明代壁画是汉藏文化融合体的认识。李秋红同学最大的亮点是提出新问题,又通过一环扣一环的论述,解决了问题。孙千雅同学采用类型学与图像学并重的方法展开研究,在响堂山石窟造像分析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张敢教授谈到,艺术史研究应该紧紧把握住艺术的本体,不论引入何种研究方法,借鉴哪类学科,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伟大的艺术作品。人类的情感和感受有恒定性的一面,不因时代变迁而变异。艺术是人类最美好的创造,关乎心灵情感,具有永恒的价值。艺术史学科因此意义重大。中国学者研究西方美术史,和研究中国美术史一样,都是出于中国艺术学科内在的需要。在全球化时代,了解异域文化是必须的。中国学者对于西方美术史研究,同样能做出学术贡献;且要坚持中国立场。年轻的研究者要不断培植艺术鉴赏力,发掘真正具有审美价值的精粹部分;要尽可能打开眼界,打开胸襟,坚持博观约取,不论是从哪个角度出发的美术史研究,都将殊途同归地助益于中国当代艺术创作和当代文化建设。

王小茉副教授指出,毕业论文讲演体现了艺术史论系近年来探索的研究特色,即在美术史论与设计史论的范畴中,关注物质文化问题。首先,在美术史论与设计史论研究范式愈发分离的情况下,系内的教学科研重点能有所聚拢,更有助于教师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形成合力。其次,好论文、好学问的根本基础,是研究中的问题意识。正是问题的新意,决定了研究方法超越了单一的图像学、类型学和形式分析,注重与物质文化有关的语境还原、图像流通,挖掘深层的文化动因。艺术有着感知“深远过去”的力量,物质在形塑与确立文化认同、文化传播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历史总是表现为细节的”,七位同学的论文选题均“以小见大”,为理解“宏大叙事”、认识和再次认识核心议题提供更为坚实的实证基础。

 

毕业讲演会下午场

学术主持:郭秋惠副教授

毕业讲演会下午场由艺术史论系党支部书记、副主任郭秋惠主持。她指出,物质文化与设计研究,无论古今或中西,无论工艺或设计,都关乎从生产到消费,从流通到产业,从文化到风尚,从工匠到设计师,从中间商到消费者等诸多环节;无论人、事、物、境等,均呈现出复杂性、多元化的特性。

工艺、设计、生产、流通、消费、文化、风尚是无法分割的研究链条。宋代商号镜虽然艺术价值不如前代,但铜镜行业却繁荣一时。明代珠宝首饰虽礼制为尊,却无法阻挡时尚的流行与礼制的僭越。18世纪的中间商引东风西渐,促进了“中国风”在法国的传播。

正如柯布西耶为发展法国装饰业,拥抱机器生产,推崇亲近大众的民间艺术那样,意大利时装产业的形成,更是生产方式、工业生产能力、产业布局和政府、时尚机构及媒体、商会等要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当下中国,设计创新、展示传播、文化消费、艺术管理在学科交叉与跨界融合中,促进了传统工艺的振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为文化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学术

周晨佳 | 宋代商号镜的造作与流通研究——以铭文为中心

黄昊东 | 礼制与时尚的消长——明代珠宝首饰设计

凌敬淇 | “二战”后意大利时装产业复兴与跃进的成因及影响

周度 | 勒·柯布西耶装饰观解析——以《今日的装饰艺术》为例

董勃 | 东风西渐——奢侈品商人与“中国风”在法国的传播

范君 | 道器之间——中国传统大木作工具展方案策划

刘欢 | 荆州传统工艺工作站“荆作·楚生活”品牌规划及相关研究

学术评议人

张夫也/章锐/周志

张夫也教授指出,整场演讲会充满浓郁的学术氛围,七位同学各具特色,都有明确的观点和主张,不乏闪光之处。周晨佳同学聚焦宋代商号镜,研究深入细致,总结也很到位。黄昊东同学研究明代珠宝首饰设计,揭示“礼制”与“时尚”的博弈及呈现的特点,反映出一定的批判意识。凌敬淇同学从纵向的历程系统地梳理意大利时装产业的建构过程和发展脉络,从横向的维度和产业链的范畴,深度剖析意大利时装产业的核心要素。周度同学详尽解析柯布西耶的装饰观。董勃同学肯定奢侈品商人在“中国风”传向法国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认为他们扮演着设计师的角色,为推动奢侈品的发展做出贡献。范君同学通过具体的大木作工具展览方案,分析展览脉络、文创产品及社交实物等内容。刘欢同学深入细致分析荆州传统工艺工作站的品牌规划和产品框架,对具有悠久历史的荆州传统工艺的发展将产生重要作用。

章锐副教授认为艺术硕士同学们的论文,充分体现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以艺术史论教育为基础的艺术管理专业特点。他们结合自己在工作与学习期间的实践,通过展览、非遗工作站等形式,实践了艺术管理在“做”中学的理念。董勃同学从法国17-18世纪艺术品交易商对法国艺术品中 “中国风”的影响的角度,策划了中法文化交流的展览;不仅令人对跨文化艺术交流有了了解,而且呈现出了这一现象背后被忽视的艺术交易商的作用。范君同学为河北蓟县独乐寺策划手工大木作工具展览,通过展示、互动、衍生品等活动展现了工具在历史发展、社会进步中的作用,揭示了工具自身也是传承传统与文化的载体。刘欢同学从宏观角度探讨如何为荆州漆器进行战略规划与开发,又从微观角度阐述品牌具体的运营、形象设计与财务核算。

《装饰》杂志副编审周志指出,七位同学选题范围涉及古今中外,切入视角各不相同,共同的优点是都能够小中见大,从具体的、微观的现象、文本、角色、活动出发,主动寻找问题,并尝试通过严谨的考据和论证,给出自己的解答。无论是学术视野的广度、思辨的深度,还是观点的创新性,都令人眼前一亮,体现出艺术史论系扎实的学术基本功训练和多年教学体系建设的成果。建议今后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尝试开拓:一、进一步建立起研究对象和问题的坐标系,从时间和空间维度上寻求更全面地理解和认识;二、在扩展学科和专业视野的同时,能够以更加整体的、相互联系的眼光来看待问题;三、进一步理解研究对象个体性特征和普遍性规律之间的辩证关系,既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树林,因小而失大;也不要忽视了现象本身的差异性和丰富性。

end 

 

 
 
 
 
 

 

 
弘时教育以考研、考博、留学为主体,面授+互联⽹在线教育为平台的⾼端升学培训品牌。机构秉承 ‘弘艺尚德 与时并进’ 的教育理念,致⼒于让本科学⼦⾼分圆梦、升学名校。
 

欢迎学⼦来校⾯对⾯咨询,做⼀对⼀升学测评规划,订制你专属的考研、考博、留学升学⽬标和课程规划

 
弘时教育,始于⾼端,专注成绩,名校上岸,期待有你!

 

下一篇:封闭·放飞 | 清华美院《雕塑构造》二年级课程作业
上一篇:交互设计导论硕士课程汇报
返回顶部小火箭